你的位置:交安云平台app手机版下载 > 新闻动态 > 每个残疾人天才的背后,都有父母带泪的付出
每个残疾人天才的背后,都有父母带泪的付出
发布日期:2025-05-22 12:38    点击次数:179

昨天,我转发了一篇《“天才儿子”金晓宇,获金翻译奖》,这个故事中,感人最深的是金晓宇的父母。

金晓宇的父亲金性勇,母亲曹美藻,都是大学化学专业毕业的高级知识分子,结婚后在天津工作。

童年,金晓宇就是一个聪颖的孩子,可惜六岁那年,和邻居孩子一起玩耍时,那孩子玩具手枪里射出一根针,击碎了晓宇的左眼玻璃体,从此他的左眼再也看不见了,可能就是因为这件事,给晓宇心里留下了阴影。

遭受这个变故之后,他们全家搬回老家杭州,后来金晓宇的哥哥考上复旦大学,金晓宇高一时分在尖子班,成绩优异。可是有一天,他忽然不愿上学了,厌学了,父亲就托人给他在书店找了一个营业员的工作,不久他就因为跟顾客吵架被辞退,父亲又给他在一家工厂找了个工作,只几天,他又不去了。

终于,在一天,金性勇夫妻在客厅看电视,晓宇忽然推倒了家里的冰箱。“轰隆”一声巨响,两人都吃了一惊。后来他们带着晓宇去几家医院检查,医生说是躁狂抑郁症。当时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是孩子病了。

后来,金晓宇说自己要考大学,父母喜出望外,给他报了补习班,虽然晓宇没上几天高中,但是高考时,他的分数离一本竟然只差三分。高考志愿填了杭州大学外语系,结果档案被退回,后来晓宇进了树人大学,但只读了一年就犯病了。

父母知道,儿子从此跟学校无缘了,他们把他带回家,后来晓宇曾自杀过两次,父母抱着他直哭:“孩子啊,你可不能做傻事!”

从此夫妻两人,在家守着儿子,他们忽然觉得,什么都不重要了,儿子不读书不上大学不工作不成家,他们都能接受——只要儿子能好好地活着,这比什么都重要。

生病后的日子,晓宇一直在读书,他经常去浙江大学图书馆看书,一看就是一天。后来,他竟然把这个图书馆的所有外文的小说都读完了。还通过自学,获得浙江大学外语自考毕业证书。

只要看书,金晓宇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,忘掉了自己的病,他安静地读书,做笔记,那是上世纪九十年代,为了给晓宇治病,他们几乎到处花钱,但是还是给儿子买了英语、日语、古文、围棋、音乐、绘画、地理等各种书籍。

后来金性勇又冒险买了一台一万二千元的电脑(那是上世纪九十年代,可是一笔巨款)他们不为别的,也没有想过让儿子成为什么家,只要儿子喜欢,能让儿子的心灵安宁下来就行。

金晓宇走上翻译之路,其实很偶然,有次,母亲参加大学的同学会,一位在南京大学留校当教授的同学,得知金晓宇懂外语,就说:“能不能请你儿子在家做翻译?”

母亲闻言,马上说:“晓宇的英语日语都很好,请给他一个机会!”

南大出版社果然很快寄来了美国女作家安德烈娅·巴雷特的八个短篇小说,让金晓宇翻一篇试试。晓宇很快翻译出其中一篇《船热》,在向出版社交稿时,晓宇说:“如果审核通过,剩下的也请交给我翻译!”

当时,父亲感觉很惊讶,这毕竟是文学作品,翻译等于再创作。但金晓宇却信心满满地说:“爸爸你放心,我翻的不会比别人差……”

事实就是如此,编辑部传阅了晓宇的翻译稿,人人争着当金晓宇的责任编辑。十几年时间,他以平均每年两部的速度,共翻译了近三十多部书稿。

十年时间,父亲跟晓宇相处得不像父子,而是最好的朋友,他当了儿子的助手,他给晓宇买了扫描仪,打印机,帮他收样稿,买资料书,将堆得跟小山一样的样稿打印出来,再校对,寄给出版社。所以,他也是第一个读者。晓宇翻译得相当认真,将近三十本书,七百多万字,居然没有一个错别字。

遗憾的是,2015年后,晓宇的母亲得了阿尔茨海默症,晓宇跟父亲一起照顾妈妈,他说自己能够翻译书稿,全都是妈妈的功劳。他记得,六岁时他剩下一只眼,妈妈就为他流泪,抱着他不知哭了多少次,后来又想办法为他治病。换做别人家的孩子,患了这个病,可能扔到医院就不管了,而他父母却不离不弃,一心一意地守护了他几十年。

可惜,母亲去世的时候,晓宇没有见到。因为那时,金晓宇在完成了自己的第一本德文书的翻译,这是德国思想家本雅明的《书信集》,53万字。

拿到德文书稿后,小宇通宵达旦查阅资料,连发病都忘了,只用一年时间就交出译稿。然而译稿完成后,因为出版社的原因,迟迟没能出版,晓宇又发病了,住进医院,所以他没能见到母亲最后一面。

老伴去世后,金性勇想,自己已经八十岁了,也许有一天,自己也会去世,那么,晓宇怎么办?

“哪天我也走了,就没有人知道我们儿子的事了”。

为了儿子的将来,从没求过人的金性勇,第一次向《杭州日报》打了电话,问他们能不能写写自己的儿子,于是,诞生了《我的天才儿子》这篇报道。

文章发表后,感动了全国网友。

这个世界上,总有些一些人,他们用自己的一生,陪伴,照顾生病的孩子,并倾尽自己一生的精力,成全孩子。他们不是为了孩子能光宗耀祖,而是“只要儿子能好好地活着,这比什么都重要。孩子喜欢的事,他们就倾尽一生的精力去支持,只要孩子不发病就好……”直到他们生命最后的日子,他们心里放不下的,依然是孩子……

实际上,世界上本来没有什么天才,每一个天才(尤其残疾的天才)背后都有父母带泪的付出。就像金晓宇的父母,还有史铁生的母亲!

庆幸的是,金性勇去世后,当地社区接过了照顾金晓宇的责任,社区的工作人员跟晓宇成了朋友,晓宇也渐渐走出家门,走上社会。他的《本雅明书信集》获得了“金翻译家奖”,相信他的父母地下有知,可以完全放心了。

向勇于跟病魔斗争的金晓宇,和他亲爱的父母致敬!

生病,并不是可怕的,而在于你和身边的人对疾病的态度。



相关资讯